Blog:看今年的用户和开发者调查有感,Julia 2026 有点悬!

调查报告

年底看望老朋友,很感慨,Julia 某种意义上作为通用目的高性能计算语言,已经明显滑铁卢了。
从报告看出一下几点:

  1. 风口没人用,julia 在 AI、GUI 等领域滑铁卢了
  2. 前沿没人用,学生和研究员用的越来越少,多的只是欧洲:de::fr:的一些教师
  3. 企校没人用,越来越多人反馈,周围、同行、学校都没人用,所以他/她们也不想用
  4. 开源没人用,一半的受访者,未能在一年内,贡献一次 julia 生态的代码拉取请求
  5. 初衷没人用,人们不认可 julia 解决“两语言问题”或者与其他语言交互的“胶水语言”,只给包管理器和多重分派点了个赞

我个人仍然喜欢 julia, 因为“写得少,跑得快,用得顺”,但自皈依 Python 并喜欢单冒号的写法后,我发觉代码段尾写 end, 不就是写三个 c 语言的花括号么?从这个刁钻的角度来看,julia 比 c 还要长两倍!

开个玩笑,我不是编程圈儿的大文豪。严肃地说,julia 其实一直是它自己,python 之父评价的,应用面窄的橱柜语言,julia 的撒手锏是微分方程,很狭窄了,说实话我也没用过,我用过符号计算,但那是 matlab.

同辈的 Go, TypeScript, Rust 搞出来好多花样,个人认为其中最精彩的是 Typst, 它将 PDF 碎片化,实现了从编译到解释的转变,速度也是原有方案 LaTeX 的 3 倍(纯文本)到 2000 倍(复杂图),平均而言约十几倍。即使 Rust 的网页二进制滑铁卢,仅靠 Typst, 它也能到下个世纪说一声——“你好,新世界!”

而 Julia, 正是缺少这样的王牌。

AI这方面不够torch导致早期爆发的时候没登上流量的车,我说的是LUA那会的还没完全转python 的 torch, 个人感觉FLUX用起来比较怪。